学术报告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报告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福涛副研究员莅临我校作专题学术报告

为聚焦防灾减灾前沿科技,提升我校在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技术领域的科研水平,11月14日上午,特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王福涛副研究员莅临我校,在兰芳书场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重特大灾害天空地一体化协同监测与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吸引了全校相关专业数百名师生到场学习与交流。

报告会伊始,地理科学系党支部书记王向亮代表学校对王福涛副研究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其学术成就。

王福涛,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一部灾害与环境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岗位(骨干),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遥感学报编委。灾害遥感专业,主要以空天遥感、人工智能、地球大数据为技术手段,深入开展了重大灾害监测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及应用研究。获灾害防御科技进步一等奖(2025)、自然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2025)、中国科学院政务信息先进个人(2023),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奖(2020)、全国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2020),入选科技部遥感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资助(2017)计划。先后承担国家高分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编写应急咨询报告100余期,上报中办、国办等国家业务部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与编写出版专著16部,获得专利授权20项。

报告中,王福涛副研究员从近年来全球频发的重特大灾害实例切入,深刻阐述了构建高效、智能的灾害监测响应体系的极端重要性。他系统解析了“天空地一体化”技术框架的内涵,详细介绍了卫星遥感的大范围普查、航空遥感的重点区详查、以及地面传感器网络的精准监测如何通过智能协同,实现灾害信息的高效获取与融合。王老师进一步重点探讨了该技术体系如何从“战时应急”走向“平时服务”,并最终实现业务化、常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路径与挑战,分享了其团队在灾害监测预警、损失评估与决策支持服务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

整场报告内容前沿、逻辑清晰,既有宏观的战略视野,又有具体的技术剖析,将高新的技术与紧迫的民生需求紧密结合,为在场师生带来深刻启发。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多源数据实时融合的技术瓶颈”、“无人机在应急响应中的实战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体制机制创新”等话题踊跃提问,王福涛副研究员结合自身研究与实践经验,逐一给予了详尽而富有洞见的解答,现场学术交流氛围浓厚。

本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我校师生深入了解了国际前沿的灾害监测技术与发展趋势,拓宽了科研思路,也加强了我校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学术联系,对我校地理信息及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