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26日,地理科学系22级学生赴辽阳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此次实习将课堂知识与实地考察紧密结合,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实习首日,师生们抵达第一站——辽阳市龙鼎山。在山脚下,董洋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地质地貌概况,指出此处为灰岩,局部部位发生轻微变质现象,并现场演示使用罗盘测量岩石的倾角和产状,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地质测量的严谨与科学。
继续沿山上行进,董老师又向同学们介绍,该地区存在层状构造地质现象,随后出现的石英砂岩也成为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湖边,张文帅老师带领同学们观察潜育土,深入了解潜育土与潴育土的区别,以及沙粒、壤粒、黏粒的差异。
不仅如此,张老师还带领我们观察土壤剖面,细致讲解植物的器官,从叶的作用、组成,到叶片的形态、叶脉、叶序等知识,并指导同学们辨别身边植物的类别。
在山顶,俯瞰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理论知识与眼前美景完美融合。
第二天,实习队伍走进辽阳历史文化的殿堂。在白塔前,师生们聆听白塔的历史故事,感受岁月沉淀的厚重。随后,大家前往广佑寺、古城城墙平胡楼遗址建筑以及辽阳博物馆。
在博物馆内,专业讲解员的解说让同学们对辽阳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从新石器时代遗存到汉魏壁画墓瑰宝,从契丹辽金文物到明清城垣图志,一件件珍贵展品串联起辽阳作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两千余年的清晰脉络,使同学们对区域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有了具象而深刻的认识。
下午,同学们来到辽阳魁星楼,领略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
实习的最后一天,师生们走进太子岛国家湿地公园。在这里,同学们近距离接触湿地生态系统,老师们现场阐释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不可替代的关键生态功能,将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植于每位同学心中,深刻认识到湿地保护的意义与价值。
此次辽阳区域地理综合实习,不仅让22级学生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拓展与深化,更在文化探索与自然认知中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区域实习中的所学所悟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为地理科学领域的探索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