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灾害地理学》课程实践环节,增强防震减灾实践能力,6月17日,地理科学系22级创新班走进地理科学系专业实践基地——鞍山市应急管理事务中心开展课程实践教学。此次实践旨在让学生们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深入了解地震监测、预警及应急避险等实操环节。
课程实践中,鞍山市应急管理事务中心宣教部张红石部长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鞍山市应急管理事务中心的基本情况,包括部门职能、工作流程以及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随后,同学们跟随张部长,先后参观了地震监测中心站、地震宏观观测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启了防震减灾的学习之旅。在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辽宁省内地震监测点的分布,地震的动态监测过程。同学们全神贯注,积极踊跃地与工作人员展开热烈互动,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在参观地震宏观观测场时,张红石部长结合海城地震的实际案例,生动地讲解了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动物异常、地下水变化等宏观现象。通过这些真实的事例,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地震宏观观测在地震预警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拓宽了对地震监测的认知。
最后,同学们来到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在这里,张部长不仅详细讲解了地震发生时如何科学避险,还系统梳理了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多次高等级地震,深入剖析了鞍山市两次成功预警海城地震及岫岩地震的关键细节。
此外,同学们近距离参观了地震监测仪器,直观感受地震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我国在地震监测、预报方面相关研究的发展进程。在互动体验环节,同学们来到地震模拟体验室,感受六级地震带来的震感,将抽象的地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体验。
此次鞍山市应急管理事务中心的实践课程,为我系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投身防震减灾事业、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奠定坚实基础。